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名贵中成药市场迎来理性回归: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价格波动深度解析
国内名贵中成药市场迎来理性回归: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价格波动深度解析
2025-04-27

市场动态:回收价格显著回调,供需格局重塑  

近期,国内两大名贵中成药——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锭剂的礼品回收市场出现显著价格波动。据20249月监测数据显示,新批次的同仁堂铁盒装安宫牛黄丸回收价已降至450-500/颗,较6月高点缩水超30%;片仔癀锭剂回收价同步回落至550/锭,较2021年市场狂热期的1600/锭峰值跌幅达65%。多地回收商反馈,中秋、国庆双节前礼品回收量同比缩减近半,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下降,临期或过期药品价格进一步承压,部分临期片仔癀锭剂回收价已探至400/锭。  

 

价格倒挂凸显市场理性化趋势  

尽管回收市场价格持续下行,生产企业官方零售价仍保持稳定。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内地售价为860/颗,片仔癀锭剂定价760/锭,与2023年调价后水平一致。然而,当前回收价普遍低于官方指导价,形成“价格倒挂”现象,反映出二级市场投机属性弱化与消费需求的结构性调整。线上渠道亦出现局部价格松动,部分电商平台安宫牛黄丸售价低至831/颗,片仔癀锭剂低至665/锭。  

 

多重因素驱动价格回调  

1. 供需关系逆转:过去三年,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因原材料成本攀升(如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的58万元/公斤飙升至165万元/公斤)及礼品属性加持,供需失衡推高市场价格。然而,2024年天然牛黄价格趋稳,叠加企业扩产及市场监管打击囤货行为,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而高端非必需消费品需求受经济环境影响持续疲软,供需矛盾缓解。  

2. 政策监管强化:国家医保局对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持续整治,2025年江苏省医保局叫停98种溢价超10倍的中成药,并通过集采推动价格平均降幅达68.98%。监管趋严压缩了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抑制非理性炒作。  

3. 消费者认知升级:公众对“神药”功效的认知趋于理性,盲目跟风购买减少。临床数据显示,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的核心适应症(如中风急救、肝病治疗)使用场景有限,过度依赖保健属性的市场预期逐步修正。  

 

企业应对与资本市场反应  

面对市场变化,相关企业坚持官方定价体系,同时通过成本管控与产品创新应对挑战。同仁堂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心脑血管类产品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4.54%,毛利率下降8.49个百分点,主因天然牛黄等原料成本压力;片仔癀同期净利润增速11.73%,低于产品提价幅度(28.8%),显示销量增长乏力。资本市场同步释放谨慎信号,截至2024923日,同仁堂与片仔癀股价分别下跌1.66%1.61%,反映投资者对高溢价产品可持续性的担忧。  

 

历史回溯与行业展望  

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曾因稀缺性与投资属性缔造价格神话:2017年,一粒1993年产安宫牛黄丸拍卖价破万元;2021年片仔癀锭剂遭爆炒至单锭1600元。然而,当前市场回归药品本质属性,投机泡沫逐步出清。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中成药行业将呈现两大趋势:  

 价值重塑:政策引导下,药品疗效与临床价值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如片仔癀推进“大单品矩阵”战略,同仁堂深化“精品战略”。  

 监管深化:医保控费与DRG支付改革持续落地,无效或低效中成药将加速退出市场。2026年前,所有医保目录内中成药需提交疗效数据,倒逼行业规范化发展。  

 

结语  

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的价格波动,既是市场供需再平衡的结果,亦折射出中医药产业从粗放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然路径。随着监管框架完善与消费者理性回归,名贵中成药将逐步剥离金融属性,回归医疗本位,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条:GLP-1受体激动剂:肥胖、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的交互作用及治疗潜

下一条:代谢调控新纪元:解码GLP-1靶向疗法的多维突破

版权所有 © 2025 深圳华美创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365463号    粤网药信备字(2025)第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