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抛出重磅政策信号,宣布启动药品降价计划,声称可使药价直降30%-80%。这份剑指"最惠国定价"的行政令即刻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港股创新药板块首当其冲,单日跌幅创下近年新高。
但戏剧性转折发生在24小时内。5月12日白宫发布会显示,这份缺乏实施细则的行政令更像"政策空包弹"。随着市场看清其模糊措辞,美股医药板块迅速收复失地,默沙东、礼来等巨头股价集体翻红。这场过山车行情揭开了全球医药定价体系改革的深层博弈。
一、自由定价体系遭遇政策狙击
这份行政令的核心逻辑直击美国医药定价体系的命门——试图用外国参考价取代自由定价机制。美国药企迅速组建联合防线,PhRMA首席执行官Stephen Ubl直言该政策将摧毁本土创新生态,威胁近万亿美元产业投资。生物技术创新组织更警告,全美3000余家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政策制定者与产业界的角力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计算。Raymond James分析师指出,该行政令与特朗普首任期药品改革如出一辙——雷声大雨点小,实际约束力存疑。但医保部门同步推进的第三轮药品价格谈判,却透露出政策组合拳的潜在杀伤力。根据CMS最新计划,2025年2月将公布包含B/D类药物的15种谈判品种,医保支付改革进入深水区。
二、GLP-1赛道成政策风暴眼
在政策模糊的表象下,减肥药市场已成明确的打击目标。路透社披露,诺和诺德的Wegovy、Ozempic及礼来Zepbound被白宫重点锁定。数据显示,美国GLP-1药物定价较他国高出4-14倍,如Wegovy本土定价1349美元/月,德国仅需328美元。这种价差在特朗普"伦敦88美元 vs 纽约1300美元"的公开吐槽中得到具象化呈现。
药企的应对策略显现商业智慧与政策压力的精妙平衡:
1. 诺和诺德建立直销药房NovoCare,将Wegovy价格腰斩至499美元/月
2. 礼来采取弹性定价策略,Zepbound自费价降至349-499美元区间
3. 两大巨头加速美国本土产能建设,降低供应链政治风险
三、定价机制改革的深层困局
美国医疗政策专家指出,药品定价存在"双重价格体系"顽疾——表面虚高标价用于商保谈判,实际通过返利体系形成隐形价格。范德堡大学Dusetzina教授坦言,强制实施跨国比价面临技术障碍:既无法律授权获取他国真实交易数据,也缺乏约束药厂让利的有效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通胀削减法案》已为政策工具箱增添新武器。首批医保谈判品种最高降价达79%,2026年生效后将重塑市场格局。诺和诺德CEO虽表态配合政策,但强调必须保障药品可及性,暗示不会放弃利润核心区。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剧烈波动反映资本市场的认知错位。真正决定企业价值的,仍是管线竞争力与商业化能力。随着政策预期逐步消化,被错杀的优质标的或将迎来价值回归。这场定价权博弈的终局,终将由技术创新实力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