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跨境医药电商的“安全门”在哪儿 - 多平台清空小林制药涉事产品
跨境医药电商的“安全门”在哪儿 - 多平台清空小林制药涉事产品
2025-04-03

       电商快速反应紧急“灭火”。3 28 日,针对小林制药“部分受影响产品通过跨境渠道销往 中国大陆”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曾销售过相关产品的多个电商平台得知,即 使产品已使用,平台均支持退货退款。当前,消费者购买海外医药和保健品的路径越来越多,可适当推动药品跨境电商进口的信息共享、监管互认,对药品进口主体实施双向监管。      

       支持退货退款      

       根据小林制药官网中公布的信息,此次涉事的三款产品分别为红麹胆固醇颗粒、纳豆激酶颗 粒和降胆固醇健康辅助颗粒,三者均含有红曲成分,以降低胆固醇为主要卖点。中国市场方面,小林制药在微博中发布《关于停止使用红麹胆固醇颗粒及自主召回的通知》,该通知显示,上述 产品曾在天猫小林制药海外旗舰店、拼多多小林制药官方海外旗舰店、小林制药海外京东直营店销售过。

        328 日,北京商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天猫小林制药海外旗舰店以及拼多多小林制药官方海外旗舰店的客服,对方均表示凭借订单信息,消费者能够在已经使用的情况下申请退货退款。北京商报记者在京东平台搜索“小林制药海外京东直营店”发现,平台不再显示该店铺。随后, 北京商报记者更换多个关键词和“红麹胆固醇颗粒”产品的包装图片进行搜索,目前各大电商已 搜索不到涉事产品。

       随着代购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海外保健品逐步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根据罗兰 贝格调查数据,目前国内超过四成的一、二、三线城市消费者,都会通过跨境进口平台购买进口 药品及保健品等。天猫国际医药数据显示,20172022 年期间,复合增长率达 75%。京东健康数据显示,自平台从 2020 年开始经营海外药品以来,连续三年同比增速高于 50%

       从全球市场来看,国际医药电商增长趋势也十分明显。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2022 年,全球医药电商市场规模逐年攀升。2022 年,全球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 276 亿美元,到 2027 年, 全球医药电商市场规模有望增至 523.3 亿美元。

       跨境医药电商市场扩大 “当前国内跨境医药电商进口模式一般分为满足‘少量自用’需求的个人行邮模式和跨境电商保税模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APEC 电子商务工商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健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前者一般是由境外主体通过境外平台向消费者个人邮寄,而后者则有更为明确的正面清单。      

       具体来看,2018 年,商务部等六部委曾发布“486 号通知”,该通知中正面清单所列的医药健康产品能够通过跨境电商保税模式进入国内,供消费者在线上平台购买。消费者购买海外医药产品的路径也越来越多。

        2019 年,北京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政策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复,这也是第一次打通了我国医药产品 B2C 进口的保税路径。

        制度创新为产业助力。毕马威咨询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已有 7 家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企业,2023 年前 10 个月,园区试点企业共完成 199.68 万单,实现医药产品销售 1.88 亿元。

        建议实施双向监管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开展跨境医药经营的首要条件是选好试点区域。”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首席专家李鸣涛坦言,像北京、郑州、上海自贸区等部分区域开展了有限品类的药品跨境电商进口试点。电商平台可选择上述区域开展相关药品跨境保税进口业务。除此之外,电商平台也应当始终秉持安全与业务并重的操作理念,严格遵守试点区域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取得相关业务资质。“电商平台应当建设好冷链设施和溯源体系,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李鸣涛说道。当前,北京等城市已在白名单范围内开展了多年的药品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多个城市已经围绕着药品跨境电商进口建立了完整的业务监管模式、管理规范及相关配套设施,依托这个监管体系可以较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和用药便利。

        在此基础上,李鸣涛建议,可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上的大数据资源基于保税进口试点和直购进口业务数据,分析国内市场需求较大的药品品类及产品需求,为未来试点扩充产品品类提供依据。

       “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完善监管规范的同时,我们也要掌握好开放与监管之间的度。”王健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跨境电商始终是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丰富市场供给、满足 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始终是平台的运营职责。因此,适度加速开放的步伐也是大趋势之一。

       “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充进口药品的白名单范围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李鸣涛建议,未来,在白名单扩容之后,政府部门继续加强跨境电商进口药品监管的同时,还可建立跨 境电商进口药品的境外执法互助机制,推动药品跨境电商进口的信息共享、监管互认,对药品进口主体实施双向监管,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乔心怡

 

 

 

上一条:深入解析跨境电商三单合一与海关三单合一

下一条:我国跨境医药电商进口模式的新思考 ——以OTC药品为例

  • 全球药价博弈再起风云:特朗普新政搅动千亿市场

    2024年5月1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抛出重磅政策信号,宣布启动药品降价计划,声称可使药价直降30%80%。这份剑指最惠国定价的行政令即刻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港股创新药板块首当其冲,单日跌幅创下近年新高。但戏剧性转折发生在24小时内
  • 临床验证的中风急救方案:安宫牛黄丸组方解析与现代工艺应用

    仲春回暖时节,昼夜温差剧烈如过山车,恰是心脑血管意外高发的魔鬼时段。在中医急救药典中,安宫牛黄丸犹如一柄淬炼两百年的三棱战戟,以国家保密配方的玄妙配伍,构筑起涤荡热毒破障开窍定魄安神的三维急救体系
  • 安宫牛黄丸的四大谜题与科学使用解析

    一、历史之谜:不足300年的后起之秀安宫牛黄丸源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明代万氏牛黄丸改良而来,历史不足300年。相较于桂枝汤、六味地黄丸等千年古方,其凭借凉开三宝之首的独特疗效迅速崛起,成为中医急救领域的代表方剂
  • 跨境医药新政红利释放:华美生物携手Danurim打造中韩中药供应链标杆

    2025年4月,中国香港/首尔——在国家药监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的公告》的政策利好下,香港华美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华美)与韩国知名医药企业Danurim株式会社(以下简称Danurim)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 突破性进展:从GLP-1到多靶点疗法——肥胖症药物研发新趋势

    肥胖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存在密切关联。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局限和减肥手术存在风险的双重背景下,以肠胰激素为靶点的新型药物研发正掀起肥胖治疗领域的革新浪潮。本文系统梳理当前药物研发管线及其临床价值
  • 代谢调控新纪元:解码GLP-1靶向疗法的多维突破

    一、代谢调控器的进化史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肠道L细胞分泌的核心调控因子,通过双通道机制实现代谢稳态——既作为血糖平衡的精密传感器,又担任食欲调节的中枢指挥官。其受体激动剂(GLP1RAs)的研发突破,标志着慢性疾病治疗进入精准调控新时代
  • 国内名贵中成药市场迎来理性回归: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价格波动深度解析

    市场动态:回收价格显著回调,供需格局重塑近期,国内两大名贵中成药——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锭剂的礼品回收市场出现显著价格波动。据2024年9月监测数据显示,新批次的同仁堂铁盒装安宫牛黄丸回收价已降至450500元/颗,较6月高点缩水超30%
  • GLP-1受体激动剂:肥胖、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的交互作用及治疗潜

    一、疾病现状与关联机制前列腺癌(PCa)作为美国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疾病负担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趋势呈现显著关联。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肥胖不仅与PCa风险增加存在渐进性关联,还通过社会决定因素(如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差异)共同影响疾病进程
版权所有 © 2025 深圳华美创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365463号    粤网药信备字(2025)第00328号